【車訊網 報道】按理說,美國總統選舉與咱們沒什么關系,起碼與多數人的生計沒有直接關系,不必勞神關注。但這次不然——一個被社會精英普遍蔑視、被主流媒體集體唱衰的平民,居然戰勝背景強大、經驗豐富的對手,其間的原因值得琢磨。因為,在特朗普獲勝的諸多因素當中,起碼有2條與中國汽車,極為契合。第一是民眾真實需求與媒體追捧的落差,第二是照顧好自己的利益。
特朗普為什么獲勝
按照美國的傳統,想競選總統,就得從議員起步,然后是市長、州長。特朗普是個商人,沒有任何從政經歷,說話風格更是與大家早已司空見慣的方式迥然不同——不會拐彎抹角、追求圓滿,而是單刀直入,用最簡單、最直白的方式,面對似乎錯綜復雜的問題。這種酷似網上“憤青”的風格,在政客眼里,簡直是小兒科到了極限。據說,正因如此,希拉里曾為自己有這樣一位“幼稚”的競爭對手感到慶幸,如同漢密爾頓坐進賽車、正要起步,發現這場比賽的對手竟然是一位剛拿駕照的“雛兒”。
令希拉里深感意外的是,那個怎么看都不可能贏得家伙,居然贏了。再過一個多月,人家就要到白宮上班去了。問題出在哪?統計數據表明,雖然各大城市里的精英們都支持她,但在更為廣袤的土地上,還有許多中小城市以及鄉村,那里的“草根”們,都把選票投給了特朗普——這件事,恐怕只能用民意解釋——特朗普的某些主張不見得正確,但符合底層民眾的口味。
美國媒體在投票之前公布過民意調查結果,認定希拉里將獲勝。看來,媒體們的調查范圍比較有限,或者說,他們把目光也許只對準了城市精英,忘了美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,忘了還有千百萬普通民眾,這些人不僅有選舉權,還有自己的判斷。
雖然此時還不能肯定特朗普一定會將競選時的承諾徹底兌現,也許那些質樸的話語有參選策略的成分;雖然有人擔心這位“憤青”會將美國引上歧途,徹底顛覆美國保持強大與進步的基礎。但不管怎么說,那么多沒有“話語權”的普通人,看好特朗普,說明了民心所向,起碼是一部分的民心所向。
民眾真實需求與媒體追捧的落差
說到這兒,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——民眾的真實需求,往往與媒體的認定有些落差。媒體掌握著話語權,鋪天蓋地的報道,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,盡管這錯覺會起到導向作用,但民眾內心的實質很難變化,因為有社會地位、經濟基礎的制約。這個現象,在汽車圈里,實在太普遍。
比如,伴隨著特朗普獲勝的新聞,還傳來了10月份汽車銷量統計。毫無懸念,暢銷車肯定以廉價車為主。就拿那輛五菱宏光來說,城市精英們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,汽車媒體關于它的報道更是吝嗇至極。有關它的試駕文章,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輸給了奔馳、寶馬,內容上更是多多少少流露出些許輕視——這種輕視與精英階層看待特朗普如出一轍。但是,五菱宏光保持銷量冠軍的日子,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。如此暢銷的車,若出現在西方,肯定會被我國媒體冠以“經典車型”,鼎力宣傳,可它偏偏誕生在中國,只能在媒體上默默無聞,在民間大放異彩。
有一次我在稿件中談到五菱暢銷,資深的同行譏諷:那是一輛只能算作謀生工具的車,不能與轎車相提并論。我對這種觀點很疑惑:一位CEO買輛高級轎車用于上下班,不也是為了謀生嗎?只要不是資方,位置再高的管理者,也是打工仔,在這個前提下,CEO與保潔員、送貨工,性質上是一樣的。
2016年10月我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前10名 | ||
---|---|---|
10月銷量 | 入門級指導價 | |
五菱宏光 | 6.8萬輛 | 4.18萬元 |
朗逸 | 4.2萬輛 | 10.99萬元 |
哈弗H6 | 4.0萬輛 | 8.88萬元 |
軒逸 | 3.7萬輛 | 9.98萬元 |
英朗 | 3.3萬輛 | 10.99萬元 |
寶俊560 | 3.1萬輛 | 6.98萬元 |
捷達 | 3.0萬輛 | 7.99萬元 |
朗動 | 2.9萬輛 | 10.58萬元 |
速騰 | 2.8萬輛 | 13.18萬元 |
卡羅拉 | 2.7萬輛 | 10.78萬元 |
制表: 車訊網 |
汽車媒體熱衷追捧的是技術、性能與檔次,但廣大人群所需要的,卻不一定是這些。看看2015年汽車銷售排行榜,前10名里的大多數,要么是純粹的廉價車,要么是國際市場的淘汰品。唯有速騰和途觀在技術與性能上有優勢。不過,即使是它倆,也是相對普通的版本更受歡迎——28萬輛速騰里,1.6動力約17萬輛;26萬輛途觀中,1.8T車型約24萬輛,2.0T只售出大約2萬輛。如此情景,與就連只有一款發動機,汽車媒體也會推崇高功版,形成巨大反差。
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前10名 | ||
---|---|---|
全年累計銷量 | 入門級指導價 | |
五菱宏光 | 66萬輛 | 4.18萬元 |
朗逸 | 38萬輛 | 10.99萬元 |
哈弗H6 | 37萬輛 | 8.88萬元 |
軒逸 | 33萬輛 | 9.98萬元 |
寶俊730 | 32萬輛 | 6.08萬元 |
速騰 | 28萬輛 | 13.18萬元 |
捷達 | 27萬輛 | 7.99萬元 |
朗動 | 27萬輛 | 10.58萬元 |
桑塔納 | 26萬輛 | 8.49萬元 |
途觀 | 26萬輛 | 19.98萬元 |
制表: 車訊網 |
何時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利益
不過,上述所言并非絕對,每個人有自己的愛好,買不起高性能車,憧憬一下、關注一下,也是很正常的。特朗普競選獲勝最值得咱們反思的,是何時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利益。
當我在一個圈子里拋出這個問題時,得到的答復竟然酷似黑色幽默:中國人很會照顧自己的利益呀,你看,遇到排隊時想方設法往前鉆,遇到問題時千方百計找關系。沒錯,這種事兒確實很常見,以我所在的辦公樓而言,盡管樓內各公司員工基本上都接受過高等教育,但在電梯門前,卻是以爭搶為主。不過,這些都屬于自私的范疇。自私與照顧自己的利益,還是有區別的。
比如,奧迪在不大景氣的年份里,遇到中國這樣一個機會,當時他們吃不準中國未來市場需求,僅僅是抱著多個市場總比少個市場好的想法,作為大眾車的副產品來到中國。后來,由于政府采購,再加上這些年中國汽車銷量猛增,奧迪在中國發展勢頭很好,德國人看到自己才占股40%,不干了,非要升到49%,一汽集團自己可以掌控的飯碗大都不怎么樣,不愿意隨隨便便減少收入,所以,盡管兩國總理都參與進來,依舊采取能拖就拖的戰術。按耐不住的德國人為了謀求更大利益,在上汽大眾里復制了一個奧迪事業部,終于如愿以償——因為這次合作將是五五對等的股份。
在這件事兒里,德國人的做法并無不妥之處——人家是在法律框架內,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。可咱們國家面對自身利益,似乎顯得有些過于慷慨。
中國有至少13億消費者,不僅是咱們經濟發展的基礎,更是別國眼紅的因素。既然選擇中外合作,咱們就應該以此為本錢,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——別說把股份從40%提升到49%了,合同到期,若想續簽,就得從40%降到20%,嫌虧您就走人,咱敲鑼打鼓歡送,汽車廠家又不是您一個,肯定有愿意的,因為這里有13億消費者。日前,法國人把科雷傲從韓國釜山搬到了東風雷諾,高管接受采訪時表示,中國的市場太重要了。有人聞此言興奮至極:看,洋大人多注重咱們。這感受實在有些可笑+可悲。人家注重的,是您每年都能送去真金白銀,沒有這些,人家看都不看您一眼。
您如果擔心,境外汽車廠聯合起來,拒絕簽訂這種“不平等”條約怎么辦?首先是不可能,百年前中西方武力對抗時,西方列強都沒能做到鐵板一塊,李鴻章利用這一點為中國爭取到不少利益,何況如今的商場。其次,如果真的都走了,更好,自主品牌的發展速度能比現在加速N倍。此外,沒有合資工廠,境外那些汽車照樣在中國賣,畢竟還有進口渠道,還有消費需求,韓國與日本就是這么做。
遺憾的是,眼下的實景,并沒有顯現出咱們在保護自己利益方面,做得有多精彩,相反,咱們很愿意幫助別人。慷慨大方、樂善好施的例子,數不勝數。奧迪此次各個擊破,曲線爭利,便是一例。
倡導自由貿易的西方國家,面對廉價的日本汽車蜂擁而至,都實施過嚴厲的管控措施,比如,法國曾限額3%,意大利曾規定每年只許進口2000輛。當時只有美國沒限制,曾任福特汽車總裁的艾柯卡對此進行過抨擊,以至于流傳出這樣一個笑話:
小學歷史課上,老師提問:“可惜我只有一條生命奉獻給我的國家”,是誰說的。
班上一位日本小女孩回答:內森·黑爾。
老師又問:“無自由,毋寧死”,是誰說的。
這位日本學生又站起來:帕特里克·亨利。
老師贊嘆:好極了,大家看她回答的多好。答不上來的小朋友應該慚愧,因為你們是美國人,她是日本人。
此時教室角落里傳出一個聲音:日本人真該死。
老師憤怒地問:這是誰說的。
同學們集體回答:李·艾柯卡。
事實上,在保護自身利益方面,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會不遺余力。比如德國,二戰后一直標榜自己是偉大的自由貿易之國,可當物美價廉的日本車在德國的市場份額逐漸上升時,聯邦德國出臺了10%的上限,多一點兒都不行。美國雖然更開放,但面對國外商品的大舉進攻,也會表現出諸多惱火。可見,特朗普提倡自我保護,對國外商品靠提高關稅加以限制的措施,得到選民擁護,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我國是個大一統的國家,按理說,更容易團結起來、一致對外。為了小集體利益,讓外人趁虛而入的事情,以前發生過多次,但愿以后別再重演了。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度都開始保護自己利益了,咱們如果還秉承西太后的“量中華之物力,結與國之歡心”,實在太可悲。歷史早已證實,國與國之間根本就沒有單純的友誼,我國幾十年來累積的所謂友誼,沒有一個不是說翻就翻。學費交了這么多,還不醒悟,還一廂情愿地奢望友誼,未免太可悲。經濟的真諦在于流動,我國的唐朝靠著它實現了當時的帝國夢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問題在于保護利益不等于拒絕流動。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,凡事都得有個“度”,既要往來、共同發展,也得適可而止,適度自保,如果仍然頑固地沿用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,可悲至極。
星爺—汽車使用愛好者、汽車媒體評論人。1988年開始駕車周游列省,至今不輟;2001年開始為媒體做汽車評測,閱車無數。
星爺從不單純迷信汽車品牌,更不盲目崇拜汽車動力,秉承汽車是工具的簡單思想,把汽車的功能發揮到極致。物盡其用是星爺最大追求。《星爺說車》實乃休閑茶館,汽車生活,駕駛心得、旅行感受,凡與車相關的話題,都將在“茶館”與大家分享。
點擊下圖即可進入《星爺說車》專欄。
157.21萬
147.46萬
147.03萬
136.66萬
133.6萬
129.02萬
80.64萬
66.27萬
16.65萬
14.34萬
11.21萬
11.07萬
9.75萬
8.76萬
5.99萬
4.85萬